一、各家观点总结

昨天写了一篇名为《翻译硕士和翻译公司的“联姻”困境》的短文,短文发布后不少高校的翻译硕士专业教师、翻译公司的老总、翻译硕士专业的在读学生以及准备报考翻译硕士专业的本科生在短文下方参与了讨论。从各家的观点来看,“翻译硕士专业”在不同角色的人眼中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大家的观点是这样的:

  1. 高校翻译硕士专业教师:翻译硕士专业还是培养了一些好学生的
  2. 翻译公司的老总:翻译硕士专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用
  3. 翻译硕士专业在读学生:彷徨
  4. 准备报考翻译硕士专业的本科生:犹豫

二、翻译硕士的招生和择业问题

简单一句话,翻译硕士专业在招生时就不是为了翻译公司招的,毕业生多数不去翻译公司是正常现象。

我在过去的一年接触过好几个学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在读生,也接触过几位翻译硕士专业的任教老师,还接触过几个翻译公司的资深业内人士,从他们那里听闻了一些关于翻译硕士专业的事情,同时在微博上我也关注了不少关于翻译硕士专业的消息,我的基本观点大多源于这些渠道。

1.招生环节的“疏漏”

翻译硕士专业在招生时,不少招进来的学生本身并不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进入这个行业,毕业后转投其他行业。江苏通用的顾总说,崔启亮老师提到MTI的毕业生约有5%在语言服务行业工作。

显然,翻译硕士专业在招生时一方面依靠入学的考研成绩,一方面依靠复试时的面试。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考上,可以尽最大努力拿高分,然后在复试时说自己喜欢做翻译,这样一来他们就能顺利就读翻译硕士专业。我猜,在复试时老师们也不会问他们,“你们了解翻译行业吗?你们以后想在翻译行业工作吗?”毕竟翻译硕士专业的大部分专职老师都不能算是翻译行业的人。

2.培养目标似乎“很明确”以及“翻译硕士专业”的理解误区

翻译硕士专业办了五年,在我看来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似乎“很明确”:着重培养已经有一定英语基本功的的本科生,目的是希望提高这些学生的翻译技能,为语言服务行业输送一批高质量的人才。毕竟语言服务行业并不全是译员,整个行业链有诸多工种,所以翻译硕士专业并非完全为这个行业输送译员。

有人默认“翻译硕士专业”就是为了翻译公司开设的。我感觉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连不少开设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都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自己要培养翻译硕士。崔启亮老师说:“MTI 五岁了。先从MTI的培养目标入手,为谁培养? 如果要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需要调研市场需求有多大? 对人才要求是什么? 如果MTI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翻译人才,就免谈吧,高级翻译笔译和口译人才无法从单靠大学MTI培养。当前翻译公司无力提供合理的薪酬吸引硕士就业。”

志远翻译社的叶总认为,“翻译硕士(MTI)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具备语言、技术和专业三项技能,可做口译和/或笔译,可兼职也可专职,或做自由译员,或去政府机构或企业中担任语言专家或顾问。”

从叶总的观点可以推测出,翻译只是一项基本技能,跟计算机技能一样。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技能的人并不一定非要去计算机行业,计算机技能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能。翻译技能是更为高级的英语技能,英语技能也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技能,翻译硕士专业可以看作是“Advanced English Major”。

3.“翻译硕士和翻译公司的联姻”是个伪命题

文思创新的是师建胜老师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翻译硕士和翻译公司的“联姻”是不是一个伪命题?”然后再一想,事情就更清楚了。又没人调查过整个社会对翻译硕士专业的满意度?正是因为翻译硕士专业不是专门为翻译公司开的,我们就不能单纯用翻译公司的反馈来评价翻译硕士专业的成败。根据上面的数据,5%的翻译硕士专业毕业生去了语言服务行业,那剩下的95%的毕业生去了哪些行业?他们的工资水平比起5%去语言服务行业的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是高是低?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何?他们就业单位对他们的反馈又是如何?

翻译硕士专业开设了5年,是应该有相关机构去调查一下翻译硕士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趋向了。

4.工资不是任何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时唯一考虑的问题

即便翻译公司提供的工资很吸引人,但是发展前景如何?福利保证靠谱吗?工作环境是否怡人?......从这些方面来说,不少翻译公司也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三、翻译公司真得付不起翻译硕士的工资吗?

简单一句话,能力与报酬是成正比的。

@语智云帆在微博中提到,“翻译硕士不愿意做翻译,最应该反思的恐怕还是语言服务行业本身。为什么没吸引力?有什么举措去改变?优质企业应多去学校,给学生更多“有盼头”的 正例,然后告诉他们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跟他们一样”。到学生毕业来应聘的时候,如果达到要求,企业也确实能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形成正反馈。”

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从翻译硕士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硕士,而且有些还是名牌大学的硕士,他们去翻译公司从最底层的译员做起来似乎不太现实,但是让他们做其他的事情他们又做不了,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工程技术水平都还远远不够;从翻译公司的角度来说,除了“初级译员”这个职位适合刚毕业的翻译硕士以外,其他没有其他合适的岗位了,有些翻译公司也不是付不起较高的工资,只是不少刚毕业的翻译硕士的确拿不起那份高工资。

四、翻译硕士专业的教育本身出问题了吗?

简单一句话,开设翻译硕士专业的高校也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1.学费与所受的教育不成正比

江苏通用的顾总说,“学生选择相对容易考取的MTI作为获得名校硕士文凭的途径也无可厚非,他们另外还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学费,学生们也不容易的。” 的确,翻译硕士属于专业硕士,国家有相关规定,专业硕士的学分是明码标价的。但是,由于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不够等问题,高昂的学费却没有换回高质量的教育,但是,一纸文凭掩盖了一切,直接后果是社会的不认可。学生、学校通过这种交易各取所需,只不过学生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再受到社会的尊重。进一步说就是,大家收获了物质,但精神却滑了坡,最终受害的是这个社会。

2.招生目的不纯

国家似乎规定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的比率,从而导致不少高校即便不愿意招生专业硕士,但是为了达到国家标准,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也不全是高校的错。

3.教学模式有待探索

@中南大学翻译硕士教育中心提到,“MTI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在培养模式、师资培养、配套改革(如师资评价体系等)等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自业内的声音非常值得培 养单位思考:培养与需求不能脱节,既然MTI所涉及的翻译是直面用户的,是开放式的体系,那么其教学理念与培养模式必须注意市场的反馈。”

可见,既然开设翻译硕士专业是一个不可逆的决策,那么既来之则安之。对于高校来说,能够做得就是好好教书,好好与翻译公司合作,开设合理有效地翻译硕士专业课程,争取给来上学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教育。从这一点来看,高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凡事都是“事在人为”,接下来就看哪个学校的“人”更给力了,看看哪个高校能够处理好学校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受益。

五、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翻译硕士和翻译公司的‘联姻’困境”:大家都有问题,谁能解决好问题谁就能混的好。在读翻译硕士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专业技能,多上微博通行业内的人士交流;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要做的就是好好教书育人,多和行业进行交流,多请一些翻译公司的人士到学校开几门像样的课程,不能只做讲座,再不上微博和业内人士交流就不太好了;翻译公司要做的就是好好做业务,把单价提高上去,让语言服务行业更有吸引力,同时多和高校勾搭一下,大家一起开几门好的实践课程;中国译协和翻译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不是可以多上微博同大家交流交流呢?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